试述如何根据头痛部位选择引经药
˙▽˙ *** 次数不足,请联系开发者***
+0+ 治疗偏头痛有什么方法?吴永明副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平时要积极锻炼身体,每天保证有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时间。平时不要抽烟、饮酒,不要吃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日常生活中应清淡饮食,适当补充粗粮,粗粮中含有B族维生素,对改善偏头痛有作用,轻度偏头痛的病人可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比如洛索洛芬钠、芬必得胶囊。疼痛较为明显的病人,建议服用长效止痛药物治疗,比如芬必得缓释胶囊,如果病人有紧张、焦虑的情绪,可以服用抗抑郁类药物治疗。当疼痛发作时选择做物理治疗,比如按摩、推拿、理疗,都有帮助作用,选择在疼痛最为明显的部位进行热敷,可以有效的改善症状,缓解疼痛。如何判断偏头痛药物是否有效付玉主治医师唐山人民医院如果服药后头痛明显减轻,则说明药物有效。
经方辨治头痛临床体悟赵东奇副主任医师松原市中医院1、吴茱萸汤加茯苓陈某,男,54岁,初诊日期:2009年lO月14日。患者患高血压病5年余,近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恶心,.经服用西医利尿剂、降压药,血压降至正常,头痛等症仍不缓解来诊。症见:左侧头痛,头晕沉,偶有胸闷、气短,胃脘部不适,偶有隐痛,食纳差,眠差,口中和,二便调,舌淡苔白微腻,脉沉细。患者脉沉细、舌淡苔白微腻,口中和,考虑为水饮内停;又见头痛、恶心,《伤寒论》第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伤寒论》第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夕匕者,吴茱萸汤主之。”《伤寒论》第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故可判断为寒饮内停之吴茱萸汤证。吴茱萸汤证有胃气虚的表现,故患者胃脘部不适,偶有隐痛,食纳差。再者,吴茱萸汤的病机为寒饮上冲,故患者有头痛、头晕沉、胸闷、气短、眠差的表现。另外,患者舌苔白微腻,考虑患者水湿较重,加用~味茯苓利湿,另外茯苓亦可以安神。《本经》言茯苓:“主胸胁逆气,忧恚惊恐,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处方:吴茱萸汤加茯苓:吴茱萸69,大枣5枚,生姜5片,党参10g,茯苓3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结果:患者服完三剂后,头痛消失,头晕沉、胸闷、气短、胃脘部不适较前明显好转,食纳增,眠安,善后调理一月,血压平稳,食纳可,眠安,二便调,无不适。按:本案患者头痛经分析判断为寒饮上冲所致,但临床上治疗水饮上冲的方子很多,但为何唯独选用吴茱萸汤呢?如苓桂术甘汤,《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苓桂术甘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16条:“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苓桂术甘汤主要治疗水饮上冲导致的“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苓桂术甘汤和吴茱萸汤的病位都涉及中焦,但苓桂术甘汤的水饮内停之证较轻,而吴茱萸汤的水饮较重且更偏寒,有严重的头晕沉,往往有恶心、呕吐、头痛等寒饮重症,如条文中日“食谷欲呕”、“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干呕、吐涎沫、头痛”等。另外,本案例也不能用苓桂枣甘汤,《伤寒论》第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有悸者,欲作奔豚,苓桂枣甘汤主之。”苓桂枣甘汤也可以治疗水饮内停上冲导致的头晕沉、胸闷气短,但此方之水饮部位偏于下焦,多在肚脐以下的小腹部,故条文日“脐下有悸”,而吴茱萸汤的病位涉及中焦和上焦,且寒饮上冲较严重。2、小柴胡汤合吴茱萸汤加生石膏刘某,女,78岁,初诊日期:2009年11月5日。平素脾胃虚弱,近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沉,他医予健脾益气中药无效,前米就诊。症见:头痛,头晕沉,口干、口苦,偶有恶心、呕吐,胸闷气短,眠差,纳差,胃脘部胀满不适,舌红苔白,脉沉弦滑。患者口苦、脉弦,为少阳证,可考虑为小柴胡汤证;头痛,头晕沉,偶有恶心、呕吐、胸闷气短、眠差、纳差,胃脘部胀满不适,苔白、脉沉,考虑为寒饮内停且上冲所致,可考虑为吴茱萸汤。另外患者口干、舌红、脉滑,说明里热明显,可用生石膏清热。有人会问:该病案的病机寒热交织,又不是典型的上热下寒,这该怎么理解?《伤寒论》讲求“有是证,用是方”,患者既有寒饮内停,又有少阳之热和阳明里热。病机综合分析为:热挟寒饮上冲,治疗上须用小柴胡汤解少阳之热、生石膏清阳明之热、吴茱萸汤散寒逐饮以降冲逆。处方:小柴胡汤合吴茱萸汤加生石膏:柴胡15,黄芩10,半夏10,党参10,炙甘草6,生姜3片,大枣3枚,吴茱萸5,生石膏30。七剂,水煎服,日一剂。结果:患者服用三剂后,头痛、头晕即消失,胃脘部胀满不适、恶心、呕吐、胸闷气短较前明显好转,继服四剂,食纳可,眠安,诸症消失,病告痊愈。3、当归芍药散加杏仁、桃仁、生石膏刘某,女,37岁,初诊日期:2009年11月15日。患者平素偶有头痛、失眠,近日由于工作劳累而加重,就诊于某西医院,经各项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故来找中医一试。症见:头痛,口干,偶有胸闷、心慌,月经量少,色黑,有血块儿,自带量多,每次月经来时小腹坠胀明显,眠差,周身乏力,食纳可,二便调,舌淡暗苔自略厚,脉沉细滑。首先患者月经量少、色黑、有血块儿、舌暗,考虑下焦有蓄血;舌淡、脉细主不足,即血虚;周身乏力、月经来时小腹坠胀、白带量多、胸闷、心慌、舌苔白略腻、脉沉,考虑为水湿内蕴;综合分析为:血虚湿盛兼有瘀血。故选用养血利水化瘀之当归芍药散,方中当归、白芍补血之不足,川芎化瘀,茯苓、白术、泽泻利小便而逐水湿。另外,患者口干、脉滑,考虑为有内热,可加一味生石膏清热。至此,患者头痛的病机就可初见端倪,血证、水证、热证交织,到底是如何导致头痛的昵?吴茱萸汤也可导致头痛,但因患者食纳可,故可排除寒饮上冲的吴茱萸汤;继续分析:瘀血也可能导致头痛。特别本案例既有血证、又有热证,瘀血挟热容易上冲头脑清窍,导致头痛、失眠之顽症。另外,患者瘀血日久,加一味桃仁加强活血通络之功;针对患者胸闷、气短等水饮上冲之证,又加一味杏仁,取茯苓杏仁甘草汤之意,加强利水之功。处方:当归12,自芍20,川芎30,茯苓30,白术10,泽泻30,桃仁10,杏仁10,炙甘草6,生石膏30。七剂,水煎服,日一剂。结果:患者服完七剂后,头痛已消失,睡眠较前好转,周身乏力、胸闷、心慌亦明显好转,后用本方合其他方调理善后两周,头痛未再复发,全身无不适。按:本案头痛顽症之所以能够迅速得到缓解,与方中川芎的量有很大的关系。《本经》载川芎“气味辛、温,无毒,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川芎活血化瘀时量一般6~15克,但要治疗血瘀导致的头痛、全身关节疼痛等痫症时,川芎的量一定要大,一般可用20-40克。笔者早年用当归芍药散治疗血虚湿盛兼有瘀血之头痛时,川芎一般用10克,疗效欠佳,后来就是根据《本经》中川芎的功效记载,把剂量提高到20-40克,头痛往往很快就能缓解。谈到这里,就不能不谈《伤寒论》中经方的剂量问题,现在通用教材中采用李时珍的“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即一两折合3克,亦有人考证1两折合约15克,笔者认为无论是3克还是15克,都是为理解《伤寒论》用药剂量和方证关系而设,实际也不是完全按其折算照搬。其实,药物用量大小,完全是由证决定的。比如《伤寒论》中明示桂枝麻黄各半汤微发其汗、凋胃承气汤微和胃气,已提示后人根据证调整用药多少,关键是方证相应。4、小柴胡汤合葛根汤加生石膏王某,男,27岁,初诊日期:2009年11月5日。既往患者有颈椎病,近日由于外感后出现头痛、脖子疼痛,经刮痧、按摩稍微缓解,但仍疼痛难忍。刻下症见:头痛,脖子后面正中及两侧疼痛,转头亦困难,连及后背、腰部疼痛,无汗,口干渴,晨起有口苦,舌红苔薄白,脉弦滑有力。因患者有外感史,故头痛、脖子后面正中及后背、腰部疼痛、无汗,考虑为太阳病;脖子两侧疼痛、口苦、脉弦,辨证为少阳病:口干渴、脉滑有力,考虑为阳明病。综合辨证为三阳合病。对于三阳合病的治疗,《伤寒论》提出了明确的治则,即治从少阳。《伤寒论》第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发热恶风为太阳病朱解。脖子两侧为颈,后则为项。颈强属少阳,项强属太阳,胁下满为少阳柴胡证。手足温而渴属阳明。此为三阳合病,宜以小柴胡汤主之。少阳病不可发汗或吐下,故三阳合病,治取少阳。但治取少阳,并不一定只和解少阳,而是根据太阳病、阳明病的轻重,适当加减,兼解太阳表证或清阳明里热。故方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因患者头痛、脖子后面正中及后背、腰部疼痛、无汗等太阳表证较明显,故合上葛根汤治疗“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之太阳表实证;另外,患者有口干渴,故加用一味生石膏清解阳明里热。处方:小柴胡汤合葛根汤加生石膏:柴胡15,黄芩10,半夏10,党参10,炙甘草6,生姜3片,大枣3枚,葛根15,麻黄5,桂枝10,白芍10,生石膏30。-N,水煎服,日一剂。嘱服完药后喝热稀粥,并盖上被子使微汗出。结果:患者服完第一剂后,遍身微微汗出,头痛、脖子及后背、腰部疼痛大减,口干较前好转,晨起口苦消失。继服2剂,诸症消失,病告痊愈。讨论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伤寒论》第1条提纲证:“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且后世习惯把头痛分为外感和内伤两人类,多认为急性头痛才见于太阳病,而慢性头痛多为内伤杂病,则不会有太阳病,其实临床并非如此。无论急性还是慢性头痛都不出六经辨治之范畴。伤寒六经为万病立法,统病机而执万病之牛耳,则万病无所遁形。“病”可以有千种万种,但病机则不出人经八纲之范畴。正是《内经》“知其要者,一言而终”的明训,执简驭繁,万病一理。因此,临床上用六经经方辨治头痛,“有是证,用是方”,只要认准经方的方证,方证相对,治疗各种头痛方能应用自如。头疼按哪个部位最有效鲁喦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头痛可以按压人体的太阳穴、百会穴和风池穴,以上三个部位是治疗头痛具有良好效果的穴位,具体如下:1、太阳穴:在人体的颞部,双耳双耳切迹向上大约2-3cm,用双手的拇指对太阳穴进行按压,尤其是可以采用顺时针30秒、逆时针30秒,这样的动作可以重复5次;2、百会穴:在双耳尖向上与人体正中线的交叉处,也就是人体的头顶部位,可以采用大拇指向下按压的方法,同时也可以顺时针30次、逆时针的30次,以上动作重复5-10次,最后可以用双手去叩击百会穴;3、风池穴:在人体的后颈部,也就是枕外粗隆、枕后粗隆旁开0.5cm,可以用双手拇指顺时针按压30秒、逆时针30秒,然后以上动作重复五组。
怎么正确诊断头痛方法朱宏斌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头痛是症状,而不是疾病。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涉及范围较广,尤其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多见,病因十分复杂发病率高,人群中几乎90%的人一生中都有头痛发作,有人称头痛是仅次于感冒的常见病,其实头痛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大部分的头痛都是慢性或反复性的头痛,约占门诊头痛病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只有一小部分,约占百分之五是比较严重的,也就是大家所担心的脑瘤、中风、脑动脉瘤破裂、或脑膜炎等等。其中脑瘤只约占了百分之二以下。追根溯源,寻找病因,对症治疗头痛是门诊很常见的毛病。但头痛只是个症状,应找出原因,才能对症治疗。头痛由不同原因引起,1)颅脑病变,如感染脑膜炎、血管病变、颅脑外伤等;2)颅外病变,如颅骨疾病、颈椎病及其他颈部疾病、神经痛、眼耳鼻和牙疾病所致的头痛等;3)全身性疾病如急性感染、心血管疾病、中毒等;4)神经官能症及精神病引起的头痛如焦虑症头痛、抑郁患者也常有头痛等等。只有找对病因并得到相应的治疗,才能科学地治愈或缓解头痛。专家的正确诊断取决于头痛的部位在门诊仍以紧张性头痛为最多。这种头痛时好时坏,是一种持续顽固性的酸痛、僵硬和沉重感。各个年龄层都可能发生。头痛部位常在两边太阳穴或后脑,同时有肩部和脖颈的僵疼。一般是疲劳后,下午至傍晚疼痛加重,精神上的刺激和肉体上劳损尤会加剧紧张性头痛。最典型的头痛,是病人会觉得头部好像绑了一条带子,或像孙悟空的金箍一样,整天紧紧的,很不舒服。紧张性头痛常常是因太忙、太累、压力太大或是太过烦恼,使头及颈部的肌肉无法放松,长期处于张力或收缩之下而造成,几乎三分之一以上的病人都有焦虑或沮丧的倾向。医生如果不能由患者口中得到充分正确的讯息,要正确诊断头痛是不可能的。医师诊察时,需要询问病人有什么样感觉的头痛,什么时候发生的,头痛的部位在哪里,头痛的性质与程度如何,是持续的头痛还是反复性的疼痛,有无特定的频率,头痛的状态有无变化,有没有并发其它的症状。这些问题就是希望病患能向医生提供必需的确切的数据,让医生能充分了解后,做出诊断,选择适当的治疗。以上就是怎么正确诊断头痛方法,请在就诊的时候要详细、准确地告诉医生与头痛相关的一系列信息,使医生做出诊断,选择适当的治疗。中医内科学(上)中公教育网如何根据头痛部位选择引经药。头后部痛,下连于项,为太阳头痛;痛在前额及眉棱,为阳明头痛;痛在两侧,连及于耳,为少阳头痛;痛在颠顶,或连试述如何根据痰的量、色、质、味、辨别咳嗽的病性。
(^人^) 头疼引经药什么意思张维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引经药是中医方剂配伍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某种特定药物可以指引其他药物的功效达到某条特定经络,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具体到头痛的药物治疗,头痛按归经不同可分为阳明头痛,太阳头痛,少阳头痛和厥阴头痛四种,其引经药物分别为:阳明头痛以白芷为引经药,少阳头痛以柴胡为引经药,厥阴头痛以川芎为引经药,太阳头痛以羌活为引经药。中医对头痛的认识与诊治杨志刚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医对头痛的认识与诊治头痛的中医文献《素问五脏生成》:“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人肾。”《素问风论》:“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素问方盛衰论》:“气上不下,头痛巅疾。”《伤寒论厥阴病》:“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济生方头痛论治》:“夫头者上配于天,诸阳脉之所聚。凡头痛者,气血俱虚,风寒暑湿之邪,伤于阳经,伏留不去者,名曰厥头痛。盖厥者逆也,逆壅而冲于头也。痛引脑巅,甚而手足冷者,名曰真头痛,非药之能愈。又有风热痰厥,气虚肾厥,新沐之后,露卧当风,皆令人头痛,治法当推其所由而调之,无不切中者矣。”《枬溪心法头痛》:“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如肥人头痛,是湿痰,宜半夏、苍术。如瘦人,是热,宜酒制黄芩、防风”。《临证指南医案头痛》:“如阳虚浊邪阻塞,气血瘀痹而为头痛者,用虫蚁搜逐血络,宣通阳气为主。如火风变动,与暑风邪气上郁而为头痛者,用鲜荷叶、苦丁茶、蔓荆子、山栀等辛散轻清为主;如阴虚阳越而为头痛者,有仲景复脉汤、甘麦大枣法,加胶芍牡蛎镇摄益虚,和阴熄风为主。如厥阴风木上触,兼内风而为头痛者,有首乌、柏仁、橹豆、甘菊、生芍、杞子辈熄肝风滋肾液为主。”《济生方头痛论治》:“夫头者上配于天,诸阳脉之所聚。凡头痛者,气血俱虚,风寒暑湿之邪,伤于阳经,伏留不去者,名曰厥头痛。盖厥者逆也,逆壅而冲于头也。痛引脑巅,甚而手足冷者,名曰真头痛,非药之能愈。又有风热痰厥,气虚肾厥,新沐之后,露卧当风,皆令人头痛,治法当推其所由而调之,无不切中者矣。”《枬溪心法头痛》:“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如肥人头痛,是湿痰,宜半夏、苍术。如瘦人,是热,宜酒制黄芩、防风”。《景岳全书头痛》;“凡诊头痛者,当先审久暂,次辨表里。盖暂痛者,必因邪气,久病者,必兼元气。以暂病言之,则有表邪者,此风寒外袭于经也,治宜疏散,最忌清降;有里邪者,此三阳之火炽于内也,治宜清降,最忌升散,此治邪之法也。其有久病者,则或发或愈,或以表虚者,微感则发。……所以暂病者,当重邪气,久病者,当重元气,此固其大纲也。然亦有暂病而虚者,久病而实者,又当因脉因证而详辨之,不可执也。”《冷庐医话头痛》:“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额前;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以太阳经行身之后,阳明经行身之前,少阳经行身之侧。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头痛在巅顶;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亦痛。”从传统中医理论看头痛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引起头痛的原因很多,如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使气血运行受阻;或内伤病久,气血不足,失于充养;或痰浊瘀血,阻于经络,都可导致头痛。头痛的辨证主要在于区别外感与内伤。外感头痛,一般发病较急,痛势较剧而无休止,多属实证,治疗以袪邪为主;内伤头痛起病徐缓,病势也较缓,时作时停,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证,治疗以补虚为主。(一)外感头痛常见的证型有:(1)风寒头痛:常见到头痛,痛连项背,恶寒,无汗等症状,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宜疏散风寒,常用川芎茶调散加减。(2)风热头痛:常见到头痛而胀,甚则头痛欲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便秘,尿黄等症状,舌质红,舌苔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常用芎芷石膏汤加减。(3)风湿头痛:常见到头痛如裹,畏风,肢体困重,胸闷,食欲欠佳,小便不利,大便或溏等症状,舌苔白腻,脉浮濡。治宜袪风胜湿,羌活胜湿汤加减。(二)内伤头痛常见证型有:(1)肝阳头痛:常见到头痛眩晕,心烦易怒,面红口苦,夜眠不宁,大便干结等症状,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平肝潜阳,常用天麻钩藤饮。(2)气虚头痛:常见到头痛绵绵,时发时止,越累越痛,倦怠无力,自汗畏寒,食少便溏等症状,舌淡,苔薄,脉弱。治宜益气升清,用益气聪明汤加减。(3)血虚头痛:常见到头痛头晕,面色苍白无光泽,心悸等症状,舌淡,脉细。治宜养血为主,常用四物汤加减。(4)肾虚头痛:常见到头痛,眩晕耳鸣,精神疲乏,腰膝酸软,遗精带下等症状。肾阳虚者呈现面白畏寒,腹泻便溏,自汗,手足冷,食欲欠佳等症状,脉沉细弱,治宜温补肾阳,常用右归饮;肾阴虚者兼有烦躁烘热,手足心热,口干舌燥,尿赤便秘等症状,脉细微,舌红,苔少,治宜养阴滋肾,左归饮。(5)痰浊头痛:常见到头痛昏蒙,胸脘痞闷,食欲欠佳恶心等症状,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治宜化痰降逆,常用半夏白朮天麻汤。(6)瘀血头痛:常见到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而且痛得像锥刺一样,舌有瘀斑,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用通窍活血汤加减。(三)针灸:针灸治疗头痛有其独到的效果,阳明头痛可选印堂为主穴,太阳头痛可选大椎为主穴,少阳头痛可选率谷为主穴;若是因风所致可加风池、风府;因寒所致可加玉枕、囟会;因热所致可加太阳、上星;因湿所致可加翳风、大钟;阴虚者可加太溪、肾俞;气虚者可加百会、膻中;气滞者可加头维、本神;阳虚者可加昆仑、气海;血虚者可加膈俞、脾俞;血瘀者可加中都、大敦。要注意的是头部不宜多灸﹔面部在使用灸法的时候,一般使用麦粒灸,而且特别要注意不能烫伤皮肤。辨析头痛病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而目前以头痛为主症者则可见于感染性发热性疾病,高血压病,颅内疾患,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和偏头痛等病。中医把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及内伤头痛。在外感头痛中头痛只是作为一个症状,而内伤头痛则作为一个疾病。最常见的则为偏头痛,属于中医的内伤头痛,轻者睡一觉即可消失,重者一般口服止痛片等,均可解除疼痛。但这只是止痛,而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根除头痛的发作。而且止痛药常伴有不良的副作用,例如恶心呕吐,胃脘疼痛,呕血、黑便以及过敏性皮疹;白血球减少,精神紊乱等。长此以往,头痛的发作次数频繁,头痛的程度也加重,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口服止痛片的剂量也增多,从一次一片到一次五~六片,甚至一天服几次。在汪姓患者,头痛病已有二十余年,每次头痛发作均服索密痛,少则二到三片,有一天竟服了三十二片,结果发生了胃痛,胃出血,后经中医门诊部约半年的中医治疗,方才使病情得到了缓解。头痛病的产生从中医学的辨证角度看,绝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结合而成。例如寒气颇盛,湿浊颇重,气血虚弱,血液瘀阻,肝气不畅,肝阳上亢,肝火上炎均可导致头部经脉的阻塞而出现头痛。因此,气候变化,头部受风,情绪不佳,过度劳累,月经期前后均可出现头痛。经过中药治疗可使头痛的发作次数减少,头痛的程度逐步减轻。然而日常生活中,不要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的稳定,头部尽量避免吹风,冬天外出戴帽子,避免受寒。近10年来中医治疗头痛一、前言治疗慢性头痛医常用:1.对症疗法:血管扩张剂、a受体阻滞剂、抗5—HT制剂、解热镇痛剂、肌松弛剂等。2.病因治疗:因病因不清,很难进行。3.神经阻滞疗法。4.心身疗法:其中包括对症治疗、精神治疗、自律训练法、生物反馈法。近几年,美国学者发明5—HTlD受体的激动剂,如舒马特里普坦(5umntriptan)。尽管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创造出这些疗法,但只能是暂时缓解偏头痛,其偏头痛的发作次数仍然照常发作,故慢性头痛仍然是国内外研究的课题之一。我在用中医治疗头痛的27年中,体会到中医治疗慢性头痛是中医的一大优势,即用中药能治愈慢性头痛,并无服解热镇痛药引起的解热镇痛药性慢性胃炎、解热镇痛性肾炎的毒副作用。但必须指出中医的头痛,其病因病机复杂,分型繁多,难以掌握,治疗效果有的不佳。我在长期治疗头痛中摸索出新的头痛的病因病机和新的分型施治方案,其疗效明显提高了一大步,这些分别刊于《中医杂志》、《中西医结合杂志》、《活血化瘀资料选编》、《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头痛鉴别诊断与治疗》中,近几年又引入中医的权威著作《实用中医内科学》、《临床中医内科学》中有关头痛的研究进展部分,同时,又引入全国中医院校最新6版中医内科学教材。对我这一观点做了充分肯定,现在详细分述如下,以供同道参考。二、头痛的概念头痛系指外感或内伤引起头局部经脉的血滞所招致的慢性、不断复发的头痛。其头风或偏头痛是指此类头痛,属西医的慢性头痛。而太阳头痛不属此类头痛。三、病名和证型中医头痛常用的病名有:脑风、首风《素问风论》;头痛、头风《证治准绳,头痛》;偏头痛《金匮翼》、厥阴头痛《伤塞论厥阴病》。其《伤寒论》中除厥阴病中的头痛外,其余均指症状性头痛,而常用的太阳痛、少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阴头痛、太阴头痛、厥阴头痛(不指伤寒论厥阴头痛)均指头痛的部位而言。近10年左右关于头痛的辨证分型颇多,其中代表性的有下面三家。1.陈宝田:从头痛的实际出发,把活血与分型相结合的方法,此分型方法其疗效肯定。(1)风寒型——桃仁四物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2)风热型——桃仁四物汤加黄芩、生石膏、柴胡、防风。(3)痰湿型——桃仁四物汤加二陈汤或五苓散。(4)肝肾阴虚型——桃仁四物汤合杞菊地黄丸。(5)瘀血型——血府逐瘀汤加鸡血藤、羌活、独活、白芷。见《I临床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6版统编教材。2.刘炳林、王永炎等把头风病人分为以下五型。(1)风火候。(2)风痰候。(3)风瘀候。(4)阳虚寒凝候。(5)气血两虚候。3.王永炎主编的最新版中医内科教材中把头痛分为八型,比较切合实际。(1)风寒证——川芎茶调散。(2)风热证——芎芷石膏汤。(3)风湿证——羌活胜湿汤。(4)肝阳证——天麻勾藤饮。(5)肾虚证——大补元煎。(6)气血虚证——八珍汤。(7)痰浊证——半夏白术天麻汤。(8)瘀血证——通窍活血汤。四、中医头痛的西医范围中医的头痛系指西医的慢性头痛,绝大部分属功能性头痛,其包括下面7个方面的头痛。1.偏头痛型血管注头痛;典型偏头痛;普通型偏头痛;。
头痛鉴别方法都有什么1、紧张型头痛:又称肌收缩型头痛,其临床特点是:头痛部位较弥散,可位前额,双颞,顶,枕及颈部,头痛性质常呈钝痛,头部压迫感,紧箍感,患者常述犹如戴着一个帽子,头痛常呈持续性,可时轻时重,多有头皮,颈部压痛点,按摩头颈部可使头痛缓解,多有额,颈部肌肉紧张,多少伴有恶心,呕吐。2、丛集性头痛:又称组胺性头痛,Horton综合征,表现为一系列密集的,短暂的,严重的单侧钻痛,与头痛不同,头痛部位多局限并固定于一侧眶部,球后和额颞部,发病时间常在夜间,并使患者痛醒,发病时间固定,起病突然而无先兆,开始可为一侧鼻部烧灼感或球后压迫感,继之出现特定部位的疼痛,常疼痛难忍,并出现面部潮红,结膜充血,流泪,流涕,鼻塞,为数不少的患者出现Horner征,可出现畏光,不伴恶心,呕吐,诱因可为发作群集期饮酒,兴奋或服用扩血管药引起,发病年龄常较头痛晚,平均25岁,男女之比约4∶1,罕见家族史。3、痛性眼肌麻痹:又称Tolosa-Hunt综合征,是一种以头痛和眼肌麻痹为特征,涉及特发性眼眶和海绵窦的炎性疾病,病因可为颅内颈内动脉的非特异性炎症,也可能涉及海绵窦,常表现为球后及眶周的顽固性胀痛,刺痛,数天或数周后出现复视,并可有第Ⅲ,Ⅳ,Ⅵ脑神经受累表现,间隔数月数年后复发,需行血管造影以排除颈内动脉瘤,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4、颅内占位所致头痛:占位早期,头痛可为间断性或晨起为重,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多成为持续性头痛,进行性加重,可出现颅内高压的症状与体征,如头痛,恶心,呕吐,视盘水肿,并可出现局灶症状与体征,如精神改变,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抽搐,偏盲,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典型者鉴别不难,但需注意,也有表现为十几年的头痛,最后被确诊为巨大血管瘤者。5、血管性头痛:如高血压或低血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慢性硬膜下血肿等均可有头痛样头痛。部分病例有局限性神经体征,癫痫发作或认知功能障碍,颅脑CT,MRI及DSA可显示病变。6、头痛性梗死:极个别情况,头痛可继发缺血性卒中,头痛渐进性病程和自发消退2个特点可与脑卒中区别。头痛的辩证论治张月美主任医师济宁市中医院风寒头痛,主要选用祛风散寒,通络止痛的方法进行治疗,选用的方剂川芎茶调散为主方。风热型,应用疏风清热,通络止痛的方法,方药选择桑菊饮加减。风湿型治疗是以祛风胜湿,选择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应用。痰湿型,以健脾燥湿,化痰降逆,选择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快帆加速器部分文章、数据、图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删除。邮箱:xxxxxxx@qq.com